葡萄牙的研究團隊發表於2025年《分子科學》研究期刊的回顧文獻,針對腸道菌治療犬特發性癲癇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葡萄牙的研究團隊發表於2025年《分子科學》研究期刊的回顧文獻,針對腸道菌治療犬特發性癲癇提供新的治療思路。
犬癲癇是一種複雜且極具挑戰性的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約 0.6–0.75% 的犬隻,對患病犬和照護飼主生活品質有很大的影響,目前常規的抗癲癇藥物治療控制癲癇發作,但可能導致鎮靜、共濟失調、肝毒性等副作用。
 
在小鼠與人體腸道菌研究發現與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有關聯,在犬癲癇研究也試圖尋找腸道菌叢失調如何影響患犬的癲癇發作易感性、頻率和嚴重程度,並建立新的治療策略。
 
系統發育分析已鑑定出健康犬腸道中的主要細菌門,包括厚壁菌門、梭桿菌門和擬桿菌門。這些門在腸道的不同區域存在差異,厚壁菌門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中占主導地位,而梭桿菌門和擬桿菌門則在迴腸和結腸中更為普遍。真菌族群約佔犬腸道菌叢的2%,主要由子囊菌組成。在犬隻中也發現了其他真菌門,例如球囊菌門(Glomeromycota)和接合菌門(Zygomycota) ,其中以念珠菌屬(Nacaseomyces )和念珠菌屬(Candida)等屬為主。
 
人類與犬的胃腸道宏基因組具有高度相似性。鑑於人類與犬腸道菌群的相似性,從轉化的角度來看,解讀犬腸道菌群的知識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可以更好地理解人類腸道菌群的組成及其受飲食等各種因素影響的變化,並開發針對腸道菌群的有效療法,以改善犬類和人類的健康和福祉。
 
大腦和腸道之間的通訊是一個複雜的雙向過程,涉及中樞神經系統、腸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和免疫系統等多個組成部分。這些系統透過神經元、荷爾蒙和免疫訊號進行溝通。
 
菌叢失調(細菌組成失衡)與犬的攻擊性或恐懼行為之間存在相關性。他們的研究發現,攻擊性犬的糞便樣本中細菌結構異常、變異性高,某些細菌(尤其是鏈狀桿菌和巨單胞菌)含量增加。對於患有恐懼症的犬,除了乳酸桿菌(一種影響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 GABA 產生的細菌)增加外,未發現其腸道菌群有任何變化。研究人員認為,這些細菌的變化可能導致神經活性代謝物的產生改變,進而透過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相互作用影響行為。
 
腸道菌叢與宿主之間存在著複雜而互惠互利的關係。腸道細菌分解到達結腸的未消化膳食纖維,產生短鏈脂肪酸(SCFA)等代謝物,包括乙酸鹽、丙酸鹽和丁酸鹽。這些 SCFA 是結腸細胞的主要能量來源,有助於維持腸道平衡和屏障功能。例如,體外實驗證明丁酸鹽可透過增加緊密連接蛋白組裝來增強腸道屏障。SCFA 可以穿過血腦屏障 (BBB),並透過多種機制直接影響大腦,例如增強 BBB、調節神經傳遞以及調節小膠質細胞的成熟和功能。透過控制腸道發炎和神經炎症,SCFA 還可以幫助緩解神經元過度興奮,從而可能降低癲癇發作的頻率或嚴重程度。
 
腸道菌叢透過調節神經傳導物質水平(包括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和γ-氨基丁酸在神經功能中發揮關鍵作用。儘管腸道產生的神經傳導物質可能會穿過血腦屏障 (BBB) 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 (CNS),但人們認為腸道菌叢可能間接影響中樞神經系統,進而影響其某些生理過程,包括情緒和行為。
 
GABA 是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神經系統中的抑制性神經傳導物質,由多種乳酸菌產生,包括乳酸桿菌屬、腸球菌屬、明串珠菌屬、片球菌屬、丙酸桿菌屬和魏斯氏菌屬。GABA 能神經傳導有助於抑制杏仁核,防止不適當的情緒和行為反應,而 GABA 調節失衡與壓力和焦慮有關。長期使用乳酸桿菌菌株治療可透過調節杏仁核和其他大腦區域的中樞 GABA 受體表達來減少焦慮和抑鬱行為,但僅限於未切除迷走神經的小鼠。除了焦慮和憂鬱之外,GABA 失衡也與其他腦部疾病直接相關,包括癲癇、精神分裂症和自閉症譜系障礙。
腸道產生的另一種非常重要的神經傳導物質是血清素。人體血清素總量的 90% 以上是在腸道產生的;因此,只有不到 10% 是在大腦中產生的念珠菌、鏈球菌、大腸桿菌和腸球菌屬細菌均可在腸道中產生血清素。血清素對飲食、睡眠、認知、社交互動、焦慮和情緒調節等功能至關重要。有研究表明,腸道產生的血清素可能會活化迷走神經傳入纖維中的 5-HT3 受體。
 
腸道菌叢除了調節前述途徑外,在調節與腸腦軸相關的內分泌系統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透過調節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這個複雜的系統對於維持人體內分泌平衡基線至關重要,並調節各種生理過程以應對壓力。在壓力環境下,下視丘會釋放促皮質素釋放激素 (CRH)。這種激素隨後會刺激腦下垂體釋放促腎上腺皮質激素 (ACTH) 進入血液。 ACTH 進而刺激腎上腺產生皮質醇,即人體主要的壓力激素。皮質醇會影響多種功能,包括免疫反應、新陳代謝和大腦功能。
 
下視丘-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PA 軸)的平衡/失衡可能受到腸道菌叢的影響。某些細菌可能會刺激該系統的過度活動,從而可能改變對壓力的行為反應。此外,壓力事件和隨後的 HPA 軸激活可導致腸道菌群組成的變化。腸道菌群組成的這些變化會損害腸道屏障的完整性,導致腸道通透性增加,使內毒素和病原體進入血液,並引發不受控制的發炎反應。細胞激素等發炎介質可以穿過血腦屏障,進一步活化 HPA 軸,形成反饋迴路,加劇壓力、發炎和菌叢失調。
 
腸道菌叢影響腸道和大腦中免疫細胞的活性和功能。腸道菌叢在活化免疫細胞和透過模式識別受體 (PRR) 與免疫系統相互作用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受體會偵測微生物成分,觸發免疫反應,包括產生細胞因子,如 TNF-α。這些介質可以穿過血腦屏障 (BBB),透過活化小膠質細胞(大腦中的駐留免疫細胞)來影響中樞神經系統 (CNS),並可能引起神經炎症,進而影響神經元的健康和行為。神經發炎是多種神經系統疾病的根源,例如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和癲癇。
 
益生菌由對腸道健康有益的微生物組成,主要包括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和酵母菌,在獸醫神經病學領域,尤其是在犬特發性癲癇病例中,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癲癇大鼠身上進行的一項相當前景的研究顯示,補充益生菌後,癲癇發作嚴重程度顯著降低,認知障礙也得到緩解。這些發現表明,益生菌可能對癲癇有益。益生菌發揮其有益作用的確切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提出了一些假設。益生菌可能透過增強腸道屏障、減少全身發炎或產生對大腦有益的代謝物來發揮作用。益生菌可以降低藥物難治性癲癇兒童的發作頻率、減輕發作嚴重程度並改善他們的生活品質。
 
儘管在動物模型和人類臨床試驗中獲得了這些令人鼓舞的結果,但值得注意的是,迄今為止,尚無已發表的研究結果報告益生菌對減輕狗癲癇發作的益處,因此迫切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以確定益生菌對癲癇犬健康和福祉的影響。並非所有益生菌都具有相同的成分,且其功效可能因所使用的菌株、劑量和治療持續時間而異。
 
紅藻益神是台灣第一個利用腸腦軸理論設計的寵物神經保健產品,在動物醫院獸醫師監控使用測試案例中,對於中樞神經衰退老化、急性慢性神經損傷、周邊神經退化犬貓都有不錯的反饋,近期在馬來西亞案例,兩歲多的博美混狐狸犬的特發性癲癇案例,飼主也有正向的回饋,不過由於癲癇案例個體症狀嚴重程度不同,仍強烈建議經由獸醫師監控傳統用藥與保健補充品的使用。目前犬特發性癲癇有1/3案例,是即使使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癲癇管理無效案例。特定的保健營養補充與腸道菌的調節或許能提供更好的癲癇管理策略。
 

 

TOP